本报讯 理发剪清脆的咔嚓声里,夹杂着熟客们的笑语——重新开张的理发店里,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为顾客修剪发型。店主齐某站在店外,看着店内红火的场面,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然而,就在3个月前,这家承载着他二十余年心血的老店还面临着被强制腾退的困境,今天的转机,源于梁平区法院执行法官一场充满温度的善意文明执行。
此前,因齐某涉及债务纠纷,梁平区法院依法对其经营的理发店店铺进行拍卖,买受人李某成功竞得。然而,执行法官在前期走访中发现,这家经营多年的理发店拥有大量预付费会员,若贸然强制交付店铺,不仅会让齐某多年的经营心血付诸东流,更可能导致会员预付费用无法兑现,引发新的纠纷。
执行不能只讲力度,更要体现温度。承办法官当即决定,尝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寻找问题的最优解。于是,他主动联系买受人李某,耐心阐释案件背后的复杂情况:“如果现在就让齐某搬离,数百名会员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还可能影响您后续对店铺的使用环境。不如给齐某一点时间,让他找到新店面继续经营,既保障了会员的合法权益,也能让店铺平稳过渡。”
李某起初有些顾虑,但在法官的反复沟通和真诚劝说下,最终被法官这份为群众着想的诚意打动,同意给予齐某3个月的宽限期。得到宽限后,齐某迅速行动,在原店铺的附近寻找到合适的新商铺,从签订租赁合同到装修施工,每一步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执行法官也时刻关注进展,以便能够及时将原店铺交付给买受人。
3个月后,齐某的新理发店转型升级如期开业,老会员们纷纷前来捧场,店内生意依旧红火。8月20日,执行法官及时将原店铺正式交付给了李某。
“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合法又合理,让我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情,也避免了很多麻烦,也保障了店主、会员、买受人三方权益。”交付后李某由衷地对法官说。
记者 朱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