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的高墙隔绝了尘世喧嚣,却挡不住一束穿透岁月的光。现任凤城监狱二监区监区长彭国平,就在这方天地里坚守了二十余载。同事说他像永不熄灭的探照灯,总能刺破迷雾;罪犯称他是引路的航标灯,在黑暗中指明方向。这盏灯,以忠诚为芯、以担当为油,在高墙之内照亮了无数重生之路。
心灯引路 点亮重生的曙光
在彭国平心里,教育改造从不是简单的看管,而是要在冰封的心田里播下希望的种子。他常说:“改造人,先得捂热人心,再教会谋生。”这“攻心”与“强技”的双重功夫,他练了二十多年。
故意伤害犯李某刚入狱时,放话“谁也别想管我”。彭国平不硬碰硬,每次谈话都从家常切入:“你母亲拄着拐杖来会见,裤脚还沾着泥,你忍心吗?”又在谈心中引导他换位思考:“被你伤害的人,家里也有盼着他回家的母亲。”彭国平还拿来李某母亲录制的视频,视频里母亲憔悴的面容和殷切的期盼,让李某深受触动,这个硬汉捂着脸哭了。
这泪水,正是他推动“心灵驿站”帮教活动想要看到的。当30多名服刑人员在认罪悔过书上签下名字,哽咽着念出写给家人的忏悔信时,那份迟来的醒悟与萌生的责任感,让他们低垂的头颅重新抬起。让人更欣慰的是,不少刑释人员靠着在监区学到的技能,有的成为了数据线厂技工、有的成为了汽修师傅、有的还开了小作坊,真正把“重生”写进了人生。
监区办公室墙上,5面锦旗格外醒目:有受害者家属送的“公正执法暖人心”,有刑释人员寄的“重塑新生恩难忘”……这些无声的赞誉,是对他“用心改造”最好的注解。
警灯常亮 淬炼忠诚的底色
2023年,彭国平调任二监区监区长。面对该监区考核成绩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彭国平沉到民警中间,逐个与民警谈心了解情况,从工作难点到生活困扰,一一记录在册,然后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帮扶计划,让大家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
一个阴雨的午后,他带着民警走出办公楼,来到菩提山监狱旧址。斑驳的午马池边,他展开泛黄的老相册:“先辈们在茅草屋办公、土坯墙站岗,靠什么守住平安?就凭‘忠诚、奉献、担当’这六个字!”老照片里,前辈们顶着烈日巡逻、就着油灯阅卷的身影,让在场人红了眼眶。回去之后,那个总爱抱怨的年轻民警主动请缨承担最棘手的工作,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转变。
廉洁是队伍的防腐剂。罪犯奖惩、工种调整,彭国平都坚持“集体研究、全程公示”,把每道程序都晒在阳光下。每次研究相关事务,他都会详细记录讨论过程,确保有据可查。两年时间,他家访民警上百次,每到一户,他都会和民警家属聊起廉洁对于家庭和工作的重要性,用真实案例警示大家。
明灯长耀 标注奋进的坐标
荣誉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连续7年除夕,彭国平的巡逻靴总踏响在寂静的监区走廊。而他也仅仅只是给家里打去电话,电话那头,儿子失望地说“爸爸又缺席年夜饭”,妻子轻声劝他“注意身体”,他望着窗外的烟花,只说“监区平安,咱家才安稳”。挂了电话,他又拿起对讲机,询问各岗位的情况,叮嘱值班民警注意保暖,坚守岗位。
今年已53岁的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节奏:清晨第一个站在队列前,认真检查民警和服刑人员的着装与精神面貌,进行细致讲评;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梳理当天的工作,规划第二天的任务。那身洗得发白的警服,袖口处磨出的毛边,是他最珍贵的勋章。
二十余载寒来暑往,彭国平这盏灯始终亮着。他不用豪言壮语标榜自己,只用每个在岗的日夜证明:所谓伟大,不过是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所谓坚守,就是让初心在岁月里永不蒙尘。这束光,终将照亮更多人走向新生的路。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