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近日,位于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义渡古镇的“红旭”未成年人防溺水警示教育基地正式迎来了它的首批小客人。来自九宫庙街道暑期托管班及育才小学(红旭校区)的近30名孩子,带着新奇与期待走进这座刚刚落成的基地。他们驻足于英雄事迹展板前凝思,在互动体验区学习自救技能,更在科技展台前发出惊叹。
这座以“时代楷模”王红旭老师之名命名,旨在守护未成年人水上安全的综合教育基地,由此开启了它的使命。据了解,该基地由大渡口区委政法委、九宫庙街道牵头,联合区教委、区红十字会、区委社工部等10家单位共同打造,于本月建成开放,面积超1000平方米。它不仅是对英雄的深切缅怀,更是集警示教育、技能培训、安全宣传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致力于提升全民尤其是未成年人防溺水意识。
基地由三个核心展厅和四个功能室构成。在“红旭英雄事迹馆”,孩子们系统了解了王红旭老师的壮举以及在他牺牲周年时成立的“红旭”水上救援队的发展历程与救援成果。“防溺水警示教育馆”则通过真实案例、警示标识和清晰的“七不准”“三要”等安全原则,敲响了预防溺水的警钟。
最吸引孩子们的是“防溺水实战教育中心”,在专业队员指导下,他们动手体验了救生装备使用、结绳技巧、泳圈抛掷以及岸上急救和自救措施。
科技力量是基地的重要支撑,这得益于大渡口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基地内的“智能调度室”可以称为防溺水的“智慧大脑”,它深度融入公安“最小处置单元”体系,依托搭载自动巡航与捕影系统的无人机、警务前哨等数字化手段,重点巡查公安无人机绘制的“防溺水地图”上标注的9个高风险点。借助公安研发的“云防溺水预警系统”,AI技术能提前识别进入危险水域人员,显著提升预警和处置效率。自2023年应用以来,该系统已累计预警处置584次,有效降低了溺水风险。
支撑基地运行并传承英雄精神,离不开以英雄之名命名的“红旭”水上救援队。这支由公交司机、环卫工、退伍军人等20余种职业的53名正式队员和134名志愿者组成的非营利组织,在党建引领下发挥作用。他们坚持实战练兵,队员中40人能横渡长江,32人持急救证,多人精通桨板、橡皮艇救援及无人机操作。成立三年来,累计巡河700余次,成功救援游泳体力不支或失足落水人员109人,守护长江大渡口段34公里岸线实现了“零溺亡”,并入选全国首批“应急互助”重点支持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