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检验“八五”普法规划在乡镇(街道)的实施成效,扎实做好总结验收准备工作,近日,云阳县司法局组建专项调研组,分赴人和街道、凤鸣镇、水口镇开展实地调研。此次调研创新采用“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双线并行模式,既深入一线察实情,又广纳民意听心声,为“八五”普法收官之战精准把脉。
一线走访
法治阵地绽放文化魅力
云阳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宗华率领调研组先后走进天平驿站、黎明家风教育基地、花千谷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凤岭村法治文化展馆、晒经村及老林村等点位,实地察看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情况。在黎明家风教育基地,调研组详细询问了“家风+法治”融合教育的开展频次与群众参与度;在花千谷景区,对“旅游打卡点+法治宣传栏”的沉浸式普法设计给予重点关注。
调研发现,各街镇均已建成特色鲜明的法治文化阵地,其中“民俗文化嵌入法治宣传”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例如,水口镇将法治条文融入快板创作,凤鸣镇在家风文化展览馆设置《云阳彭氏族谱》32条家风家训对应的“法条翻翻牌”,实现了“游览中受教育、休闲中学法律”的良好效果。
杨宗华强调,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需坚持“动态更新”理念,要多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看得懂的漫画、记得住的故事传播法律知识,让法治宣传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座谈交流
民声反馈彰显普法实效
由云阳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宗萍带队的调研组,分别与街镇干部、“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及企业法务人员举办了3场座谈会,收集到有效意见建议23条。座谈中,凤岭村村民代表王大爷拿出手机展示村里的“普法微信群”:“每天都能收到‘每日微普法’,村里还演过民法典主题的皮影戏,现在遇到纠纷,我们知道先找‘法律明白人’咨询了。”
统计显示,3个街镇的普法知晓率达97.2%,群众满意度超96.5%;宪法、民法典的普及率较“七五”普法期间提升了30%。针对部分群众提出的“希望增加法治音乐会、面对面法律咨询”等需求,刘宗萍当场作出回应:“将尽快联合乡镇(街道)设计互动性强的普法项目,让法律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靶向施策
擦亮品牌打好收官之战
综合调研情况,调研组对3地普法工作给予总体肯定,特别点赞了一批特色品牌:人和街道“每日微普法”实现法律知识“指尖传播”,水口镇“搁得平调解室”年化解纠纷120余起,凤鸣镇黎明家风教育基地成为景区普法新地标。同时,调研组也指出部分偏远村组存在普法覆盖盲区、企业普法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对此,县司法局当场提出整改方案:建立“普法资源下沉清单”,组织“讲法律”服务志愿队进驻偏远村组开展“流动普法”服务;推行“菜单式”普法,针对企业员工重点讲解劳动合同法,为青少年设计法治情景剧创作大赛;启动法治文化阵地升级工程,完成老旧宣传栏数字化改造。各街镇的负责人均表示,将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问题整改,确保“八五”普法各项指标全面达标。
下一步,云阳县司法局将汇总调研成果,提炼可复制的“云阳经验”。同时,围绕“法治云阳”建设目标,为“九五”普法规划编制积累实践素材,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振兴每一个角落。
通讯员 卢鹏凤 记者 罗 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