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国庆中秋佳节将至,为保障消费者度过安全、舒心的假期,9月25日,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庆中秋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杜绝浪费;倡议广大经营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诚信合规经营,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川渝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节日出行前要规划好游玩路线,应选择经营规范的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务必逐条审阅,明确旅游行程、费用标准、自费项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明确内容后再签字,避免产生纠纷。
节日期间,消费者通过线上平台预订酒店民宿时,不要被“全网最低价”“准五星级”等宣传标语忽悠,可以通过查阅酒店官网、不同平台的价格以及评价等途径了解酒店民宿真实情况,综合考虑后再下单。
消费者在外就餐时应选择证件齐全、干净卫生、明码标价的餐厅。结账时注意核对价目表和就餐清单。网上订餐应选择网上公示有效证照、餐饮食品安全等级高、距离近的餐饮服务单位订餐。签收外卖时,应仔细核查食品包装的完整性,并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面对商家各类打折促销、满减等活动,要保持冷静理性消费。消费者应详细了解活动内容,仔细阅读促销规则,了解活动期限、范围等承诺,防止部分商家虚假打折等行为。网购时,要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对商品质量、数量、品牌、售后服务等信息要了解清楚。避免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谨慎扫描未经验证的二维码。在选购不熟悉的商品和服务时,要货比三家,充分了解其价格与品质。倡导消费者自觉选择简约适度的包装产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为过度包装买单。
节日期间,许多商家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如预付卡充值赠礼、会员卡充值立享超值返利、超低价年卡等福利活动。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之前要谨慎选择商家,仔细查看营业执照,确认经营主体合法资质,选择口碑信誉好、经营时间长、连锁规模大的商家办理;理性充值,不要被商家宣传的大额优惠折扣冲昏头脑,根据自身实际消费需求和经济能力决定是否办理预付卡;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应详细明确预付卡期限、价款或费用、使用范围、服务内容、违约责任、预付款退还方式等重要内容。
消费者在线下购买月饼时,应选择到大型超市、食品专卖店等销售点选购;线上购买时,一定要选择具有正规运营资质、信誉评价高的平台和店铺。假期作为礼品消费的主要节点,也是虚假产品“高发期”,如“特供酒”“内部专(限)供”等噱头商品,“特供酒”大多是小酒厂、小作坊生产且成本低廉的白酒,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的专卖店、商超或具有酒类商品经营许可资质的酒类经营企业购买所需的酒类产品;不购买来源不明或“三无”产品。
此外,川渝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收集和留存相关购物凭证,如发票、收据、支付记录、聊天记录、服务合同等。如遇到消费纠纷与商家协商不成,请及时登录全国消协智慧315平台小程序、省(市)消委会(消协)公众号或拨打12345投诉热线等渠道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