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能源车应让人修得起

  □ 思正恪

  更换叶子板2万,换个激光雷达1.3万,换个尾灯1.6万……这车,您修还是不修?在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的同时,“买车一时爽,修车愁断肠”的热梗也在坊间流传。

  媒体调查发现,相对于市场成熟的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的售后市场过于单一,核心技术、配件都掌握在车企直营维保中心、4S店及少量授权门店手里,遍布大街小巷的汽修门店往往有心无力。

  新能源车维修难、维修贵的背后,是车企对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高度垄断。他们的逻辑看似合理:电池安全关乎生命,第三方维修可能引发自燃风险。但车主的质疑更尖锐:“我们买车,买的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而更让车主无奈的是,新能源车企售后普遍“只换不修”。这种“暴利维修”模式,让新能源车沦为“买得起、修不起”的奢侈品。

  面对困局,政策已开始发力。国家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丰富维修配件供给”“推动数据合规共享”,但执行仍阻力重重。按照行业内“售后端市场滞后5年”的规律,未来3至5年,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三电”维修高峰期。

  新能源车维修困局,本质是技术革命与行业惯性的碰撞。车企若继续以“安全”之名行垄断之实,终将反噬用户体验;而维修市场的开放与规范,不仅关乎行业公平,更是新能源汽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车主不再为“修车权”焦虑,当技师能安心拿起诊断仪,这场困局才有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以改革激活假释制度的司法价值~~~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公安专刊
   第05版:公安专刊
   第06版:天平专刊
   第07版:微服务
   第08版:司法行政专刊
报头
去年340名符合条件的罪犯提前回归社会
雨中坚守 保畅安民
新能源车应让人修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