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孝忠)近日,潼南区法院紧紧围绕涉企执法司法工作要求,创新运用“活封活扣”保全措施,通过“以保促调”成功化解一起涉民营企业租赁合同纠纷,既保障了企业双方正常生产经营,更以实践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2024年2月,潼南区田家工业园区内某木业公司与某科技环保公司签订了《厂房租赁合同》,由某科技环保公司承租某木业公司的厂房、办公室、宿舍开展经营活动。因某科技环保公司未及时支付租金,2025年8月,某木业公司将某科技环保公司诉至潼南区法院。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判决难以执行,某木业公司同步申请了财产保全。案件受理后,潼南区法院坚持依法平等保护,迅速开展工作。
执行干警高效审查当事人提供的保全申请材料,依法对被告银行账户采取冻结措施,切实保护债权人企业合法权益。
因账户金额不足,执行干警又依据原告申请,对被告厂房内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生产经营财产进行了保全。针对被告担心设备查封影响企业运营的顾虑,执行干警实地核查企业生产状况后,明确保全财产适用“活封活扣”,即被告可以保管保全财产并允许继续使用,最大限度减少查封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
该案承办法官坚持以解纷争促合作为导向,充分考虑诉讼对企业发展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结合双方既往合作基础、案件事实清晰度及被告初创业的成长空间,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法官围绕双方的核心诉求,为其算清“诉讼成本账”“长远经济账”,在付款时限上促成原告同意被告分期偿还租金,在违约金争议上坚持“平衡双方权益”原则提出折中方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实现实质解纷,以高效司法服务稳定了企业发展预期。
此次涉企纠纷的成功化解,是潼南区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的生动缩影。通过“活封活扣”“以保促调”模式,既筑牢了债权人权益保障防线,又充分体谅债务人经营困难,避免了企业因诉讼导致生产经营陷入僵局,降低了解纷成本和时间成本,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