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实干担当书写检察芳华

——记武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徐红
  徐红带领学生参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资料图)

  笑起来眉眼弯弯,办起案来目光如炬,温和可亲却又雷厉风行,这就是武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徐红。2009年,已在乡镇学校执教近九载的她,怀揣着对法治事业的向往,毅然从三尺讲台迈入检察方阵。从手握教鞭到胸佩检徽,从“孩子王”变身“公益卫士”,十六载春秋,徐红用忠诚与热忱,在巴山渝水间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司法为民赞歌。

  前行路上,她用汗水收获了诸多荣誉:“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优秀辅导员”“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她所负责的“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先后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2025年4月,她被市人社局、市检察院联合表彰为检察机关先进个人……检徽与奖章交相辉映,见证着她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

  挽救迷途少年

  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聚众斗殴案时,3名涉案少年小王、小邵和小黄因一时冲动被卷入打架事件。“聚会中,朋友和别人打起来了,为了帮他我也参与了打架……我知道错了。”审讯室里,小王全程低着头,言语里带着深深的懊悔。

  “不能就案办案!”徐红深知,挽救这些一时迷途的少年,比简单的惩罚更有意义。她深入调查3人的成长背景,发现他们均系初犯、偶犯,情节轻微。最终,武隆区检察院依法对3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联合司法社工量身定制“一人一方案”精准帮教。

  在6个月的考验期间,徐红定期与他们谈心,组织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和技能培训。曾经叛逆的小王,已手握水电工程执业证书,如今和朋友合伙开起了劳务公司;小邵成功考上大学;小黄则考取了健身教练资格证。小王的母亲激动地说:“儿子像变了个人,真的多亏了检察官!”考验期满后,该院依法对3人作出不起诉决定。

  多年来,徐红带领未检团队始终秉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坚持以预防重新犯罪、帮助未成年人回归社会为主要目标,围绕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和回归社会需求进行个性化帮教,把帮助、教育贯穿办案全过程。2018年至今,已成功帮助4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拾信心,在法治暖阳下找到了人生新航向。

  自2018年担任武隆区后坪乡中心校法治副校长并加入“莎姐”法治宣讲团以来,面对乡村地区法治教育资源薄弱的现状,她步履不停,开展针对性普法宣讲,为60余名留守儿童撑起法治“保护伞”。

  播撒法治种子

  法治教育,既要“送出去”,也要“请进来”。

  2018年10月,武隆区检察院建立并启用重庆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这一基地成为徐红和同事们又一普法“阵地”。该基地集“二厅一廊二馆一室一场所”于一体,通过以案说法、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打造沉浸式普法新阵地。

  为扩大普法覆盖面,她积极联动武隆区妇联、团区委、区教委等多方力量,将法治课堂送进校园、社区、乡镇。2018年至2024年初,她围绕“守护花季         预防性侵”、反校园暴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主题,累计开展法治宣讲150余场次,覆盖学生5万余人次。

  “法治教育,贵在教育,重在实践。”在徐红的推动下,武隆区检察院联合区教委制定《武隆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运行方案》,“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孩子们既可“云游”360度全景基地,线上解锁法律奥秘,也能在“检察开放日”走进实景课堂,观看法治片、参观展馆、体验模拟法庭,亲身感受法治力量。截至2024年初,已有100余批次5000余名学生在此播下法治的种子,静待花开。

  守护山林瑰宝

  2024年3月,徐红转战到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到任当月,一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就送到了她的案头。

  原来,武隆区某乡镇村民杨某从山林中移栽了两株疑似红豆杉的树苗。经鉴定,其中一株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另一株为普通绿背三尖杉。两株树木整体价值共计2100元。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将该案移送至武隆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我就是看它们长在路边,于是就挖回来种在自家地里,现在长得比在山里还精神哩!”面对徐红的询问,杨某满脸不解。徐红和同事实地走访时,果然看见那株红豆杉在杨某的照料下枝叶舒展,绿意盎然。

  “杨某非法采伐红豆杉的行为破坏了自然资源,但惩罚不是目的,如何让珍贵植物真正得到保护才是关键?”徐红陷入沉思。

  “红豆杉根系脆弱,移栽反而不利于生存。”武隆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的一纸意见让她眼前一亮。于是,在徐红的推动下,一份特别的“护绿协议”就此诞生。在武隆区检察院的推动下,经武隆区林业局与杨某磋商,杨某成为这株红豆杉的“专属守护者”,树上挂起醒目的保护标识。鉴于其认罪态度良好、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小,武隆区检察院最终依法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

  然而,这样的案件并非个例,同乡镇又接连发生两起村民私挖红豆杉案件。徐红深入调查发现,当地流传着“红豆杉果实泡酒能治病”的说法。“个案处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徐红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野生植物宣传保护不到位。随后,武隆区检察院向当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通过全覆盖宣传、法治教育培训、落实专人负责等多方面进行野生植物保护宣传,筑牢村民法治意识。

  如今,那些被精心呵护的红豆杉,正和村民们的法治意识一起,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一路走来,岗位在变,司法为民的初心未变。未来,徐红将继续在公益诉讼检察这条道路上,用热忱在巴渝大地上书写新时代检察官的为民情怀。

  通讯员 肖 杨 记者 张柳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小区门禁强制“刷脸”,居民个人信息存在泄露风险~~~
~~~——记武隆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主任徐红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最前沿
   第03版:铁血军魂护河山 忠诚担当不褪色
   第04版:公安专刊
   第05版:公安专刊
   第06版:天平专刊
   第07版:检察专刊
   第08版:司法行政专刊
检察监督“还”居民刷卡自由
用实干担当书写检察芳华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