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夏夜的长江丰都段,急促的电话声一次次划破寂静。短短11天,丰都海事处连续3次出击,在黄金救援时间内成功转运3名危重伤病船员。30分钟止血、37分钟送医、一日双援……这群“长江蓝盾”用速度与专业,在母亲河上书写了一篇篇“生命至上”的守护答卷。
“金运***轮有船员中暑摔倒,下巴血流不止!”7月14日21时,丰都海事处名山执法大队接到紧急求助。此时,船员伤口暴露在高温下,失血风险陡增。
“海巡12347”艇10分钟内冲抵现场,执法人员跳上甲板时,伤员胸前衣襟已被血染红。止血、包扎、转移……21时25分,伤员被稳稳送上救护车。“从接警到上岸仅30分钟,晚一分钟都可能危及生命!”执法队长李明擦着汗说。监控画面显示,整个救援过程船舶动态实时跟踪,停泊区调度精准无误。
“金甲**轮船员腹痛难忍,已瘫倒在甲板上!”7月25日1时20分,丰都海事处高镇执法大队值班室的电话响起。
“海巡12262”艇如利箭刺破夜幕,执法人员同步联系120急救车在高镇渡口做好准备。1时40分,海巡艇抵达糖房沟停泊区,执法人员用担架将蜷缩的船员转移上艇;1时57分,救护车呼啸着驶向医院。“江面漆黑,航标灯就是我们的‘生命路标’!”艇长王强指着导航屏说。37分钟无缝接力,腹痛船员转危为安。
同日19时14分,警报声再次响起:“鸿耀***轮船员腰部重伤,无法动弹!”
“海巡12347”艇5分钟内完成备航,名山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顶着夜色奔向希望码头。途中,他们通过高频电话指导船方固定伤员脊柱,避免二次伤害。19时45分,海巡艇抵达现场,执法人员与船员合力将伤员抬上艇;20时24分,救护车闪烁的蓝光划破夜空。“一天内两次出击,队员们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监控分中心主任陈娟看着台账记录感慨道。
11天3次生死救援,每一次迅疾响应,都是丰都海事处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忠诚实践;每一次成功转移,都是执法人员的责任担当与专业素养的双重彰显。他们是长江航道上的“蓝盾”,更是人民群众信赖的“守护者”。365天24小时的值守,只为以最快的速度、最专业的处置,牢牢守护辖区水域安宁,让“人民至上”的初心,在每一次化险为夷中闪耀如磐。
通讯员 冯 蕊 记者 叶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