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一中法院发布《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年度报告(2024.06—2025.05)》

发案逐年下降 犯罪类型集中

  本报讯(记者 朱颂扬)6月23日,市一中法院召开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年度报告(2024.06—2025.0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6月至2025年5月,两级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刑事一审案件1453件(其中市一中法院审结37件,辖区法院审结1416件),依法对1876名毒品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审结毒品犯罪刑事二审案件97件。

  “去年,市一中法院及辖区10家基层法院通过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运用刑罚手段惩治毒品犯罪,为有效遏制毒品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据市一中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审判工作情况看,近年来辖区毒品犯罪呈现以下趋势:一方面,毒品犯罪发案量逐年下降,2023年度至2025年度,两级法院审结的毒品犯罪一审案件数量分别为1762件、1713件、1453件,毒品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贩卖、运输类型毒品犯罪高度集中,两级法院审结的1453件毒品犯罪一审案件中,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案件数量为1385件,但其中走私、制造类案件数量极少,贩卖、运输毒品仍是主要类型,占所有毒品犯罪案件90%以上。

  《报告》显示,当前毒品犯罪主要呈现毒品犯罪“前端组织化”“终端零包化”特征突出、走私、制造及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突出、利用特殊群体实施毒品犯罪现象突出三个特点。其中,大宗毒品犯罪中,毒品犯罪链前端呈组织化、职业化特征,其内部组织严密、成员固定、分工明确,形成“产、供、销、藏”一条龙犯罪体系。

  针对辖区毒品犯罪形势、特点及最新动向,两级法院以从严惩处刑事政策为导向,坚持对“源头”大宗毒品犯罪、末端“零包”毒品犯罪“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加大对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源头和末端阻断毒品流入。

  同时,两级法院充分利用审判资源优势,深入调查研究,总结毒品审判经验,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如市一中法院打造的亮点工程——“毒品犯罪案件审理规范化及实践创新”,依托毒品治理论坛、示范庭审等载体,拓展毒品犯罪治理深度和广度。

  此外,两级法院在审判毒品犯罪案件时,积极履行司法职责,深入排查社会治理薄弱环节,及时发出司法建议6件,为禁毒治理体系建言献策,促进相关单位科学决策、优化管理、改进工作。如璧山区法院审理未成年人余某某贩卖毒品一案,坚持依法惩处与教育挽救相结合,向区教委制发司法建议,提出将禁毒知识纳入教学体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建议;同时,还对被告人及其监护人发出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推动实现“办理一案、挽救一人、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据了解,两级法院还主动下沉、靠前宣传,定期组织法官进街道、进学校、进企业开展禁毒普法宣传40余次,并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通过集中宣判系列重大毒品案件、常态化发布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年报和毒品典型案例、党员进社区、庭审进校园、进企业等方式,加大法治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全民禁毒良好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大足区法院:~~~
市一中法院发布《毒品犯罪审判工作年度报告(2024.06—2025.05)》~~~
~~~丰都县法院进校园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普法宣传活动
潼南区法院:~~~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公安专刊
   第05版:公安专刊
   第06版:天平专刊
   第07版:检察专刊
   第08版:司法行政专刊
“府院联动”凝聚合力 促成争议实质化解
发案逐年下降 犯罪类型集中
以法为盾筑牢青春“防毒墙”
学生体验模拟法庭 悄然种下法治种子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