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城公安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围绕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商品质量这个最大的民生领域,精专把关、慧眼辨伪,“捕风捉影”、铁拳打假,用职业、专业、敬业全力守护市场秩序和民生安稳。来自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技术检验支队的民警童立强,就是这群人里的一员。
勇做先吃螃蟹的人
2010年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的童立强,加入到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现勘支队工作。2015年,市公安局打假总队技术检验部门成立,童立强抽调加入,正式成为了5人小组中的一员。虽然大家都是有着丰富经验的现勘民警,但刚聚在一起的他们,就像新兵蛋子的一样,对打假这个新领域的案件无所适从。
现勘对象不一样,勘查方法也不一样,连如何出现场都是一门新课程。“没有参照学习的标准,我们就是先吃螃蟹的人”,童立强举了个自己刚到打假参与的一起假冒伪劣罐装水案例。案子的前期处理非常顺利,现场车间、流水线的查封都非常清楚,但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问题会出现在一个数据上。
“证据链里的重要一环,是我们需要对查封的水进行抽样检验,证明它不符合国家标准,但抽样的量需要多少才能成立?”童立强说,当时相关规定尚在完善中,也没有可以参照的相似案例。该如何破题?经过和市场监管、检察院等部门反复沟通,并联系了相关领域的专家问诊,最终明确了类似案件的抽检方法。
近年来,由他牵头制定的涉假案件《全市涉假案件现场勘查规范》《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涉案物品查封扣押抽样送检工作指南》《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件电子证据勘验操作指引》等填补了行业空白,使刑事技术在涉假案件移送起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捕风捉影嗅出“假味”
谈及现在和以前工作的区别,童立强用了“鲜活”来形容,以前的工作更多的是面对一个生命的消失,而现在是守护群众的安危,责任更重了,却也多了一分“人间烟火”味。
前不久,一个朋友就向童立强提起重庆某乡镇上有个高人,其配制的治疗风湿病的药相传为祖传神药,吃了之后立竿见影,自己准备去试试。
又是自配神药、又是祖传秘方,已经有着丰富经验的童立强一听就警觉了起来。他非常清楚风湿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在临床医学上,目前只能通过调理患者身体来减少发病、缓解症状,尚无立竿见影的特效药。他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侦查工作,成功获取样本并进行检测,结果所谓的“神药”果然是加入了西药止痛成分,根本没有治愈疗效。最终,该案嫌疑人落网,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保障。
对于涉假案件的查处,从发现线索到实体取证,再到检验确证,童立强有个形象的比喻——“捕风捉影的事业”。触动你的可能是亲友的一句无心闲言,可能是一则电杆广告,可能是深夜加班中的一份风味外卖,合格的打假技术检验民警,就是要练就从中嗅到“假味”的能力。
参加打假工作以来,童立强勘查重特大食品药品犯罪案件80余起,指导全市公安机关勘查涉假案件现场500余起。
服务基层汇光成炬
在工作中,童立强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对食药品的快速检查技术,重要性日趋凸显,它能在短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快速识别非法添加物,对日常的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有重要支撑。“以前办案单位如果发现了可疑的物品,送到总队检验出结果至少一天的时间,现在通过快检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大大的提高了办案时效。”
为发挥好总队的指导职能,提升全市公安机关涉假案件的检验能力,助推基层民警职业成长,2024年以来,童立强立足警种专业化需求,创新举措,牵头制定了“自建、共建、总队+服务”等三类快检实验室建设模式,不仅构建区域中心快检实验室,还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构建行刑衔接新机制,共建共享食药品快速检验实验室,并通过建立“总队+服务”模式,积极为办案单位提供现场勘查和食药品快检技术支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童立强已统筹指导全市公安机关共建设39个食品药品快检实验室,共计抽检排查食药品样品6000余份,摸排案件线索130条,侦破食药品领域案件48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94人,切实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三起案件的技术导侦工作经验获公安部全国推广。
“年龄一年年长,但心不能老。我们的路,且长着呢!”童立强如是说。
记者 李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