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会娟)5月23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松强介绍了相关情况。
据市民政局副局长徐松强介绍,截至去年底,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801万人,占比25.11%,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老年人口较多的城市。去年,我市印发《加强和改进“一老一幼”服务工作方案》,把养老服务工作放在新重庆建设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顶层设计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11条重点举措,深化政策机制、服务供给、规范服务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养老服务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据介绍,重庆编制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1+5+N”制度体系,基本搭建起养老服务制度设计的“四梁八柱”。比如,为更好地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照护问题,重庆开展了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有效减轻了他们家庭照护压力。
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需求,重庆按照“区县、街镇、村社均有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要求,建成区县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34个、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67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735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2871个、农村养老互助点近8000个,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同时,探索“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模式,支持大型民营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公建民营改革,培育引进大型养老服务企业承接街道中心、社区站点连锁化运营,发展居家上门服务,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超过90%,有力推动了居家社区机构协调贯通发展。
重庆还把三级网络作为基本养老服务的主阵地,聚焦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刚需照护服务,建设养老床位23.7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突破60%,床位利用率达到5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家庭养老床位5000余张,适老化改造3.9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100%。
“我们将紧盯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徐松强介绍,重庆大力推进老年食堂建设,建立供需适配、成本分担、多元参与、规范监管四项机制,因地制宜建设老年食堂及助餐点1733个。在全市开展100家社区医养中心建设试点,完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4种服务模式,新增医养结合床位2515张,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率达67%。
下一步,市民政局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推动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提档升级,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有效覆盖,加快形成养老服务兜底有保障、刚需有服务、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良好格局,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