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要做最懂战友的好教官

——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警务实战教官葛栋栋
  指导战友枪械使用

  为参训民警授课

  葛栋栋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的一名警务实战教官,在他的课堂上,教学内容总是围绕着如何避开实战风险。“我想做的,不是教他们怎么拼命,而是教他们怎么‘聪明地不受伤’。”在他成为一名教官前,他想到过这样一句话:“警察的勋章藏在伤口里,但我想让伤口少一点。”

  他立志让战友伤口少一点

  14年前,26岁的葛栋栋穿着新发的警服,站在早高峰里。初到公安队伍,他成为了一名交警,彼时的他以为指挥交通不过是吹吹哨子、疏导拥堵。直到第一次处理醉驾纠纷——醉酒司机一把揪住他的警服领口,指甲几乎掐进肉里;暴雨天送摔断腿的老人去医院,他背老人时膝盖磕在台阶上,青肿了半个月。“那时候总在想,课本里的‘运动防护’能保护自己,可战友受伤时流的血,比任何教案都刺眼。”他那时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或许我该更懂,怎么让兄弟们少受点伤。”

  接下来,他都在风险最高的一线实战警种,在特警支队,练据枪胳膊肘磨破了皮,模拟巷战中被碎砖划得满手血,在禁毒支队,抓捕毒贩时被嫌疑人用碎玻璃划伤手臂——“每次受伤都疼,但更疼的是看战友们受伤。”葛栋栋回忆,“我是体育院校毕业,皮糙肉厚,但看到出警时战友流的血受的伤,我总是想,怎么才能让他们少受伤。”

  他藏着300多个为什么

  2023年来到九龙坡公安分局战训基地成为一名实战教官后,他在日常的教育训练工作之外,开始收集近年来民警因公受伤的数据:“我分析了了超过300例受伤案例,其中有接近一半都发生在日常接处警中,占比比抓捕嫌疑人高出近20个百分点,这和接处警基数大、突发状况多、民警未提前了解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状态都有关系……”他把数据按警种、场景、致伤原因分类,在办公室的白板上画出一张密密麻麻的“受伤热力图”。

  “原来很多伤不是‘意外’,是训练没覆盖到的‘漏洞’。”葛栋栋翻出自己的备课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案例:有民警在制服持刀嫌疑人时被划伤手臂,问题出在持械戒备姿势暴露了小臂,还有民警在夜间盘查时被电动车带倒受伤,则是因为警戒站位太靠近车道……

  “我想让训练场变成‘预演场’。”他立即把想法带到教学中:带着学员在街头蹲点,观察真实警情的现场环境;重新审视基础防卫技能,提升学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突发情况下的防范反击能力,切实减少民警在接处警过程中受伤情况的发生;把最新的控制带离技术应用到日常培训中,加强抓捕嫌疑人的效率和安全性;甚至他还把自己当年受伤的位置、角度做成PPT,在课堂上播放:“这不是故事,是我自己的疤,更是千百个受伤战友的教训。”

  他用科学的训练保护战友

  葛栋栋的办公室里堆着一摞特殊“教案”:《常见警情应激反应心理干预》《接处警现场环境风险预判表》……“我也算是体育教育的科班出身,最明白一个道理——科学的训练比蛮力更有效。”他将运动生理学里的“核心力量训练”改良成“抗冲击训练”,还把大学时学的运动康复知识,优化成了“受伤后紧急处置流程”。

  现在的葛栋栋,手机24小时开机。“半夜接到电话,不是战友在警情处置中受伤需要复盘,就是基层所队遇到新型警情要研讨处置方法。”同事说他像个“永动机”,可当他看到战友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在面对复杂警情时从容应对,避免了受伤流血,他觉得“这可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从体育竞技场到警营训练场,葛栋栋用14年时间完成了从体育生到警营“导师”的蜕变。他的备课本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警察的勇敢,不该是‘用身体硬扛’,而是‘用智慧规范执法’。我要做的,就是让每个战友平安出警,规范处警,更好守护群众,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记者 舒楚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警务实战教官葛栋栋
~~~——记城口县公安局复兴派出所社区民警李双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最前沿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公安专刊
   第12版:检察专刊
   第13版:天平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他要做最懂战友的好教官
他为群众托起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