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秦巴山腹地的巫溪县,山川秀美,溪流纵横,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巫溪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简称支队)坚决扛起“守山护水”的政治责任,持续完善执法体系、优化执法方式,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筑牢绿色根基。2025年上半年,该支队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持续强化环境监管与服务并重,共抽查企业44家,受理环境投诉58件,同比下降12%,开展企业指导17次、培训超300人次,立案处罚5起,排查环境隐患106家次,推动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执法效能不断凸显。
执法亮剑严守底线
跨区联动共治污染
环境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利剑”,也是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保障。支队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依托专项执法与区域协同,不断提升执法效能与跨区域共治水平。2024年,支队以专项执法与跨区协作为突破口,全面强化环境违法打击力度和区域协同治理能力。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00余人次,检查企业700家次,实施行政处罚28起,处罚金额35.8万元,2起案件被评为市级典型案例,拆除非法沙场5家,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在跨区域环境治理方面,该支队积极与云阳、奉节等周边区县开展联合执法:协同云阳排查湾滩河流域工矿养殖点位,解决河水颜色异常问题;联合云阳整治云峰山石材厂扬尘污染;与奉节共同监测梅溪河流域,锁定总磷超标源头,为上级决策提供关键依据。这些举措有效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流域治理“一盘棋”。
推行环境信用评价
引导企业主动守法
环境信访是民情的“晴雨表”,也是推动执法精准化、服务人性化的重要途径。该支队从群众诉求出发,构建从接件到办结的全流程闭环机制,同时创新运用信用评价手段,引导企业从“被动整改”走向“主动守法”。支队始终将群众环境诉求作为重要工作导向,2024年全年共受理环境投诉129件,办结率和处理率均达100%,真正实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在执法监管中融入服务理念,推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指导16家企业完成县级评级、10家企业参与市级评价,所有参评企业均获“环保信用良好”评定,积极营造“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市场氛围。
同时,该支队实施非现场监管、容错机制等新型执法方式,对15家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30余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通过“送法入企”、行业培训等帮扶举措,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实现从“被动查处”到“主动守法”的转变。
隐患排查全域覆盖
应急演练强化实战
生态环境安全是底线工程,更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该支队牢固树立“隐患即事故”的理念,持续推进全领域、多层级风险排查与应急能力建设,致力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安全格局。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是支队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
2024年,督促企业开展环境隐患自查1985家次,组织部门排查295家次,覆盖195家风险企业,覆盖率实现100%。扎实推进应急预案编制与联动机制建设,与消防、水务及巫山、奉节等单位签订应急协作协议,成功组织开展大宁河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响应与处置能力。
此外,该支队持续推进“两打”专项行动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监管,查处2家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机动车检验机构,切实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公众权益。2025年上半年,隐患排查继续深化,累计排查企业106家次,推动586家次企业开展自查,进一步巩固“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的安全治理体系,为实现全域生态环境风险可控打下坚实基础。
廉政建设淬炼铁军
法治素养奠定根基
该支队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执法能力建设同步推进,以纪律锻造队伍,以法治规范行为,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支队将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法规范化作为队伍建设的生命线,结合支部会议、案审会议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三项制度”全面落地。重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廉政风险点1处并制定整改措施,全年未发生领导干部违纪违法事件,努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铁军。
在强化纪律的同时,支队注重提升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通过案例研讨、跨区域交流、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确保每一件执法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公众的检验,为实现生态环境执法规范化、高效化提供坚实保障。
持续深化执法服务
现场指导助企纾困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支队持续优化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在监管中体现温度,在服务中传递责任,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与区域环境质量同步提升。今年以来,支队在延续去年高效执法和积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宣传指导和助企纾困。截至6月,已开展企业现场指导17次,覆盖畜禽养殖、汽修等多个行业;组织乡镇畜禽养殖环保及法律培训3场、汽修行业应急管理培训1场,参训人员超300人。通过“院坝会”“送法下乡”等形式,不断提升企业、农户环保意识和守法能力。
在投诉处理方面实现稳步下降,上半年共受理各类环境投诉58件,同比减少12%,反映出区域环境矛盾持续缓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106家次,推动企业开展自查586家次,切实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化解。沈远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