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揽子调解方案化解邻里纠纷

  近日,江津区司法局支坪司法所联动仁沱社区,成功化解一起因建房违规引发的邻里纠纷。居民钟某与邻居陈某在社区调解员的见证下握手言和,并签署了一份包含经济补偿、环境整改和未来权益保障的调解协议,持续近一个月的邻里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去年,钟某购买了位于陈某家左侧的老房,随后拆除旧房开始新建。今年春季,陈某家人发现钟某在建房屋二楼超出原地基约1米,认为其违规施工,影响自家采光、出行及未来建房空间。双方多次理论未果,矛盾逐渐升级。

  社区调解员、居民组长及网格员虽多次介入,但钟某态度强硬,坚称“自家建房与他人无关”,调解一度陷入僵局。后陈某向国土和房管部门投诉,经专业鉴定,钟某房屋确实未按图纸施工,并对邻居造成实质性影响。在房管部门批评教育下,钟某认识到错误并同意协商。

  在双方首次调解时,钟某承认错误愿意赔偿,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产生分歧,钟某认为陈某以2.8万元的市价赔偿要求金额过高,难以接受,调解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支坪司法所调解员并未放弃,而是采取“背靠背”沟通方式,分别与双方深入交流,梳理核心诉求。调解员发现,矛盾焦点不仅在于赔偿金额,更涉及采光保障、环境整治和未来建房权益等深层问题。在掌握双方真实意愿后,调解员组织第二次调解,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提出“经济补偿+实事项目+权益保障”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达成4项协议:钟某向陈某一家支付补偿款18000元;负责安装一盏巷道路灯保障公共照明;房屋建成后清理建筑垃圾并用水泥铺设过道;明确约定若陈某家未来重建房屋,钟某不得阻挠。

  “调解不仅要看眼下,更要看长远。”支坪司法所调解员表示,本次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既有法律依据支撑,又充分考虑了双方的实际利益与心理预期,通过经济补偿加实事帮扶的方式,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这起纠纷的顺利解决,体现了基层调解在化解民间矛盾中的灵活性与实效性,也为处理类似邻里建房纠纷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通讯员 杨钦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三合监狱民警收到刑释人员托人送来的“礼物”
武隆区:~~~
~~~
梁平区律协:~~~
~~~南川公证处一小时出具“救命公证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黔江区马喇司法所:~~~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最前沿
   第04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5版:司法行政专刊
   第06版:重庆戒毒矫治周刊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最前沿
   第09版:公安专刊
   第10版:公安专刊
   第11版:公安专刊
   第12版:检察专刊
   第13版:天平专刊
   第14版:微服务
   第15版:副刊
   第16版:副刊
走心的感谢送给用心的民警
举办律师业务培训 强化执业纪律意识
图说新闻
唇枪舌剑辩明法理 以赛促练载誉归来
“三减”服务为捐肝救女赢得时间
入户走访重点人员 宣讲法规排查纠纷
一揽子调解方案化解邻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