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四五”时期我市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出炉

法治政府全国示范创建数量西部第一

  ■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记者 舒楚寒

  本报讯   法治政府全国示范创建数量位居西部第一,累计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2.3万件,5年来共提供法律普惠服务超700万件……10月11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司法局亮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市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法治体系更健全

  市司法局局长种及灵介绍,我市协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任务落实,法治体系更健全。“十四五”期间,我市法治政府全国示范创建数量位居西部第一,“百城法治政府建设评估”排名首次进入全国前十,法治正日益成为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提升政府立法质效方面,5年来提请审议的法规规章达到78件。其中,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等规章,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法规,修改、废止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章、规范性文件721件,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出台无障碍环境建设、医保基金监管等规章49件,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信用+执法”深度融合

  我市推动“信用+执法”深度融合,结合企业信用等级、生产经营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初步实现“信用越好、检查越少”。推动出台15个领域的柔性执法清单,累计实施“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2.3万件。在全国首创“企业码”“执法码”“两码互核”模式,让企业有权对违规检查说“不”,行政执法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2%。

  着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律服务的群众认可度、满意率持续提升。实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推动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发展,5年来共提供各类法律普惠服务超700万件。

  开展“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取消了困难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的限制,5年来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6.7万件,为农民工、残疾人等挽回经济损失22.8亿元。全市律师、仲裁、公证、司法鉴定行业的法律服务能级持续提升,2024年律师行业主要业务指标位居全国第七,重庆仲裁委连续十年获评“全国十佳仲裁机构”。

  推进“大调解”体系改革

  5年来,我市聚焦平安重庆建设“三个根本性转变”,健全司法行政风险防控体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的底线。努力守护高墙内外安宁,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健全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综合改造体系,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迭代优化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积极推进多跨协同、全量闭环、数字赋能“大调解”体系改革,年均调解各类纠纷超50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8.7%,真正把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5年来共办理复议案件3.5万余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3400余件,近九成案件实现案结事了。

  “八五”普法深入实施

  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目标,年均开展普法宣传8万余场次,普法信息阅览量超5.4亿人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在涉外法治建设方面,中西部首个国际商事仲裁中心试点建设落户重庆,成立“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与新加坡等9个国家(地区)仲裁机构共建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事仲裁合作机制,2024年重庆仲裁委涉外仲裁主要指标位居中西部第一、全国第六,仲裁裁决在美国、英国等20余个国家执行。成立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法务区、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构建国际商事“诉讼、仲裁、调解”一站式解纷机制,5年来为350余家境内外企业解决国际商事纠纷540余件、标的金额超40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十四五”时期我市司法行政高质量发展成绩单出炉~~~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汇
   第03版:天平专刊
   第04版:公安专刊
   第05版:公安专刊
   第06版:检察专刊
   第07版:最前沿
   第08版:司法行政专刊
报头
法治政府全国示范创建数量西部第一
法治梦想 一路护航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