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民同行为民解忧的“90后” ——记酉阳县检察院检察官吴迪 2025年07月21日  

  吴迪在工作间隙不忘学习

  民事检察与行政检察,如同紧密相连的纽带,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而在酉阳县检察院,有位活力满满的“90后”检察官吴迪,一头扎进检察事业7年,经手的200余件民事和行政监督案件,就像一把把钥匙,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开生活里的难题,回应大家的诉求,解决那些急难愁盼的事儿。

  近年来,吴迪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评“全市行政检察业务标兵”,办理的多件案件获评典型案事例,成长为基层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的“内行人”。

  新人也能打硬仗

  2019年某天一大早,一名当事人急匆匆走进酉阳县检察院:“检察官,您瞧瞧这些材料,这些人可都是包工头王某某的亲戚,一看就没在这工地干活儿呀……”这些举报线索,多指向劳务纠纷,且均需要从案涉工程的应付工程款里强制执行。100余万元的工程款,可是民生工程的“血脉”。一旦确认是虚假诉讼,将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工程款结算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吴迪深知,必须争分夺秒,立刻调查核实。

  眼前的难题如山般压来,关联的民事案件竟多达19件,从哪儿下手呢?吴迪一头扎进材料堆里,将原告户籍、代理人、证据等要素梳理形成表格,这一比对,问题浮出水面:原告户籍地、起诉日期、证据内容等都基本趋同,多名工人均为包工头王某某亲属,其中一人还在四川某企业担任监事,在工地负责做饭的工人田某某甚至为包工头垫付了近20万元钢材款,明显有违常理。吴迪心中有了判断:这些民事案件存在虚假诉讼的可能性极高,遂根据案件情况制作了详尽的汇报提纲和调查方案。

  案件办理过程中,为引导公安机关对移送的王某某等人涉嫌虚假诉讼线索开展侦查,他、同事与民警多次讨论到半夜,才最终确定侦查方向。

  经过检警密切配合和诉讼监督,参与炮制19件虚假诉讼案的两人获刑,19件虚假诉讼案件全部获再审改判,停止对应付工程款的强制执行。该案是酉阳县首例虚假诉讼罪案件,获评“重庆市十大民事行政典型案例”。

  7年来,吴迪成功办理各类虚假诉讼监督案件30余件,有力打击了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法律权威。

  从一知半解到“内行”

  吴迪入职以来即从事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工作,从一知半解到成为“内行”,离不开每一次接到疑难案件后的潜心钻研。

  “只有充分行使调查核实权,才能让民事和行政诉讼监督更有力有效,做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吴迪坚持在接收到每一个监督案件时,都细致开展调查工作。

  2021年,他办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裁判结果监督案件,当事人周某因以其名义成立的个体工商户对外借款后注销,而被判决承担1000余万元债务。

  在办理该案过程中,吴迪不拘泥于个案的线索梳理,从类案检索中发现了疑点:全市范围内存在多起同类型案件,均为身份信息被冒用于注册个体工商户并大量借贷,最终因拒不还款,身份信息主体被判决承担高额债务。通过大量的调查核实和类案检索比对,该案最终抗诉成功,帮助当事人卸下“无妄之债”。

  学无止境,边办案边学习,每一个案件都当成作品一样精细打磨已成为吴迪的习惯。正是每一次办案时的刻苦钻研,最终让他在全市第一届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崭露头角,被评为“行政检察业务标兵”。

  烦心事变“一件事”

  今年4月,“渝快办”APP上“困难群众维权申请”正式上线运行,自此,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通过APP直接向检察机关提交支持起诉申请。

  这还要从酉阳县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支持起诉案件说起。2024年,冉某某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但他居住在乡镇,从家中需要经过几次中转才能来到县城,线下递交申请极为不便。

  立足县域和办案实际,吴迪和同事们着手梳理支持起诉案件业务事项和办理流程,按照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提出建设“困难群众司法综合保护”一件事应用场景,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也能完成支持起诉申请递交。

  “酉阳县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县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众多。‘困难群众司法综合保护’一件事应用场景上线后,民事权益受到侵害且具有起诉维权意愿的群众,可以通过‘渝快办’APP线上提交支持起诉申请,检察机关将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困难群众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吴迪介绍道。

  据了解,“困难群众司法综合保护”一件事应用场景作为市级应用“法治·智慧检务”子场景,包含“线索收集、智能分流、协同履职、案件办理”四个功能模块,以线上一站式平台简化困难群众维权流程,该做法被评为重庆市检察机关优秀改革实践案例。

  与民同行,为民而行;民之所向,我之所行。从检七载,收获颇丰,但对于这名“90后”检察官而言,他的检察生涯才刚刚开始,他将继续朝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目标不懈奋斗,用一个个精心打磨的“检察产品”来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通讯员 肖 瑶 记者 饶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