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坚定书写政工人的故事 ——记巫溪县检察院政治部检察干警李正军 2025年07月21日  

  李正军在查询档案

  没有公诉席上的唇枪舌剑,也没有办案一线的惊心动魄,他的工作日常是桌上成摞的文件、抽屉里厚厚的报告。5年来,他用无声的笔触和精细的服务,在千头万绪的政工实务中将滚烫的初心反复淬炼成令人信赖的“匠心”,他就是巫溪县检察院政治部检察干警李正军。

  作为政治部的“硬核担当”,他先后荣获重庆市检察机关政工信息先进个人、全市检察机关先进个人等10余项荣誉,荣立三等功1次、获嘉奖3次,入选市检察院政治综合条线人才库。

  要当就当排头兵

  “政治部虽然不是业务部门,但作为综合行政部门,其工作任务重、节奏快,要想做好政工工作,就要有求极致的态度。”高强度工作下,“点灯熬油”成了他的常态,同时也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当就当排头兵!”

  初入巫溪县检察院,李正军便担起该院申报全国文明单位的重任。这对职场新兵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他迎难而上,毅然挑起“大梁”。他详细了解申报过程,并借阅10余册申报资料逐一分析研究,同时虚心向已获评单位“取经”。在这期间,他深刻领悟到申报绝非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全院精神风貌、工作成效和文明底蕴的集中体现。

  如何将抽象的检察履职转化为生动的文明实践?如何提炼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他对照全国文明单位测评指标,那段时间,他每天提前到岗、晚上加班加点,在档案室埋头梳理资料,在各科室间沟通协调,与业务骨干反复交流、修改材料。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打磨,他终于整理出了50余份条目清晰、内容翔实的台账资料和凝聚心血的8万字申报材料。当“全国文明单位”牌匾高悬时,他笑着说:“政工战线也是战场,要在材料堆里打硬仗!”

  此后,无论是学习教育的周密策划组织,还是繁重任务的协调高效落实,他始终是那个扛得住、顶得上的“主笔杆”和“调度员”。办公室里紧锁的2个文件柜,无声记录着他从“职场新兵”到“政工硬核”的蜕变之路。

  认真对待每件事

  “他从事政治部的工作以来,工作成效更加显著。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我们很放心。”这是院领导对李正军的评价。踏实走好每一步、认真对待每件事,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政工关系干警切身利益,半点马虎出不得。”无论是员额遴选、职级晋升、工资福利的“大事”,还是青年培养、队伍建设的“要事”,他都坚持“谋在前、做在先”,学深悟透政策,精准落实细节。

  面对干部人事、考核考评、职务任免、工资发放等工作中的每个数据、每份报表、每项政策,他总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反复核对测算,确保政策落实落细、数据准确无误。当干警咨询“考核依据是什么”“试用期表现如何评估”等问题时,他从不“打官腔、念文件”,而是用生动的比喻、细心的讲解和翔实的案例,一一化解疑虑、打通心结。

  青年干警如何培养?他负责牵头起草《青蓝结对方案》《争先创优工作实施办法》《深化学习型检察院工作方案》等文件,细化“青蓝结对”举措、打造“青年检察讲坛”、创建学习交流专刊,推动青年干警快速成长和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不断提升的法律素养,他撰写的20多篇文章在最高检的《检察队伍建设》和《重庆检察政治工作》等平台发表;他总结的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案例,获评“十佳事例”。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院政工信息工作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个人2次被表彰为“全市政工信息先进个人”。

  每个岗位都是舞台

  “只要有理想、敢奋斗、勤学习,每个岗位都是发光发热的舞台。”2020年,李正军主动请缨,担任该县朝阳镇绿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

  驻村期间,他的手机24小时在线,村民的大小事都是他的心头事。排查汛期隐患、化解矛盾纠纷、整治人居环境、协助人口普查……他与村干部并肩走访农户60余次,成功化解纠纷4起,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同年11月,绿坪村突发山火,严重威胁周边民宅和50余亩山林农田。危急关头,他扛起湿麻袋与村干部冲在最前线,奋力开辟隔离带、扑打明火。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奋战,明火被扑灭,保住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坚守的身影。作为团支部书记和法治副校长,他带领青年干警深入偏远学校、村社开展普法活动。在西宁中学,他用生动的故事讲解防欺凌、防性侵、防诈骗等知识,通过角色扮演教会孩子们自我保护。他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惠及群众1000余人,为巫溪县检察院“莎姐”普法宣讲团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从申报材料的字斟句酌到山火现场的湿麻袋,从精细的人事表格到乡村调解簿,李正军用青春诠释:“忠诚不在喧嚣处,匠心常蕴无声中”。

  路在脚下,沉淀下来的每一步都将一直激励着自己变得更好。李正军步履坚定,继续在他热爱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政工人的检察故事。通讯员 冉小庆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