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法治报 重庆长安网
记者 唐孝忠
本报讯 10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七场,市委网信办主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介绍,五年来,我市依法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关闭5000余家违规网站、2.1万余个账号,处置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10.3万余条。
五年来,重庆建成数字重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源头防范网络安全漏洞。构筑个人信息安全“防火墙”,4000多个公共停车场推广“一扫二输三缴费”模式,5000多家餐饮门店实现纯净扫码消费,守护市民“指尖上的安全”。2021年以来,检察机关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案件251件,网络自媒体侵害红岩英烈人格利益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既维护了英烈尊严,也守住了网络道德底线。
持续开展“清朗巴渝”系列专项行动,整治网络水军、网络暴力、AI滥用、算法推荐等问题,让网络空间“去杂质、存正气”。“重庆辟谣”发布辟谣信息7000多条,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双网格”机制,建成线上网格8.5万个,覆盖1000万人。你在微信群里@我,我在群里及时回应你,5.7万个问题得到解决。打击涉企侵权、网络“黑嘴”等行为,开设涉企侵权举报绿色通道,处置涉企侵权信息1万余条,为重庆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吴勇军介绍,重庆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抹黑企业声誉、传播虚假信息、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秩序等行为,打击恶意诋毁、敲诈勒索、泄密侵权等网络“黑嘴”。市委网信办联合相关部门,打击假冒企业名称、商标、品牌注册的网站和账号。累计清理违法违规信息近2万条,下架违规APP180多个,处置违规账号1700多个,约谈网站及自媒体560余人次。比如,今年有人冒用某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名义,仿冒银行官网进行诈骗,市委网信办联合公安、通管等部门,快速核查并处置了61个涉诈账号和107个仿冒网站链接。
建立涉企网络侵权举报绿色通道,开设举报专区,指导60多家企业举报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1万余条,切实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网络合法权益。加强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服务保障,举报处置恶意诋毁、污名化国产新能源车等不实信息。开展了830多场次“网络普法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增强依法应对网络谣言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某主播发布涉及“江小白”的不实言论,相关企业依法维权,该主播公开道歉。

